如果将数据分析的输出结果看作是“产品”,91调研根据“产品演进模型”可以将数据分析结果的作用分为五个维度,每个维度都有对应的工作内容和价值体现。
初级产品阶段
大多数成功产品的创造,都是在最开始时基于某个痛点,在简单功能上从最实用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,针对的问题越单一越符合精益创业原则。
数据分析的初级产品就采集到的原始数据,需要根据数据的产生方式、来源和分析目标进行清洗。这是很多数据分析师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,但它又是日常工作中避免不了的任务。数据清洗是一个纯执行的、力求实用的工作,单一且流程固定,如果你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为业务部门提取数据、清洗数据的话,就属于数据分析中的初级产品维度,价值不高且非常容易被替代。
标准产品阶段
想超越能用就必须考虑可靠性了,产品要高质量的长时间正常运行,拓展一下就是指数据的完整性。例如:买一辆汽车,能正常开着上下班。在一个购票网站买票,信息应当是最新的、准确的。在一个数据网站下载资料,数据来源应该是可靠的。这些都是一个产品能正常使用的基本条件。
数据分析在这个维度提供的也是标准产品,产出物是按业务逻辑整理后的标准化数据表。
首先,不会包含所有的原始数据,已经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及处理。其次,除了简单的绝对值指标以外还会有一些经过运算的复合指标。再次,数据间具有一定的业务逻辑,而不是随意零散的堆砌。
标准产品比初级产品最有价值的一点是数据的标准化,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数据具有了可比性和批量处理能力。当前的数据和历史的数据,以及未来的数据,甚至与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都按统一标准产生,提取,处理,通过运算就能得到数据背后的含义。例如:91调研超市人流转化率,综合满意度,VIP人群复购率等。
便于使用阶段
简单的满足用户做完一件事是不够的——还必须确保这件事不难做。这里就涉及了到了便于使用的维度。数据分析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便于使用阶段,对应的产出物是图表,基于Excel或word的各类分析报告(日报,周报,月报),还有数据模型。数据服务是在标准化数据中按业务问题进一步选择数据,并通过图表绘制,撰写文字分析内容,建立数据模型产生的。
这部分中数据本身还是标准产品,但由于增加了数据的选择性,以及数据分析师对业务的理解和思考,以及时间周期、数据指标、图表类型、数据模型的选择,从而分析出结论,使标准数据增加了对业务的服务价值。这个阶段最大的价值是来自于数据分析师的经验、思考和劳作。
令人愉悦阶段
如果说上一级是专注于认知层面,那么这一级则专注于令人愉悦(情感和情绪)。我们如何使某个事物从情感上对人具有吸引力?通过运用亲切的语言和美学,加入幽默元素以及激发人的好奇心,创造流畅的体验等策略做到令人难忘,一般就能达到这个目的。
数据分析在这个阶段对应的产出物是多媒体展示,其中包括含PPT。PPT是一种演示文稿,与Excel和Word的最大差别在于,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和阅读软件,Excel是一个数据运算软件,这两个软件的使用场景都是单人的效率软件,而PPT则是一群人的沟通类软件,会议才是PPT最典型的使用场景。只有使用PPT住撰写了一份分析报告,并且在会议中与业务人员互动沟通,解释指标含义,说明分析过程,对比竞对数据,给出结论,还让业务人员参与其中表达了观点,只有这样才进入了数据分析的第四个阶段。
如果把PPT当成Word和Excel那样使用T,写完了只是通过邮件发给业务方,那么依然停留在第三个阶段。
意义深远阶段
意义深远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维度。优秀的公司知道如何编一个让人们相信的故事。迪士尼乐园里面不是只有游乐设施,苹果公司不仅仅生产电子产品,健康食品公司(Whole Foods)不仅仅销售食品。这些著名品牌都不局限于某种特殊的产品或服务。尽管这个模型的各个维度都建立在彼此的基础之上,一个产品是可以不属于任何一个维度,也可以很有意义。比如,jad有一部1966年的Karmann Ghia汽车(一款在意大利设计,在德国制造的经典车型——大众卡曼格希亚),它已无法启动,但是这部车将jad与其他Karmann Ghia爱好者联系起来,这对jad来说充满了意义。
数据分析在个阶段对应的产出物是演讲,或者说是讲故事。套用常用的故事叙事结构,将数据分析报告套在一个故事线或叙事板下,有背景,有逻辑,有转折的使用数据,但不是编造故事。例如好莱坞大片中最常使用的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。套用故事叙事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分析结果引起重视和思考,并推进下一步的行动。作为一个数据分析师,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分析报告被业务方读完就扔在一边落土。所以,91调研建议——通过故事来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,并且带来业务的改变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。同时也解释了提取数据的不如做表的,做表的不如绘制图表和建模的,建模的不如会写PPT的,写PPT的不如做演讲的这件事背后的原因。
产品进化模型的挑战在于,如果真的想创造一个革命性的产品,就必须转变那种自下而上或自上向下地思考问题的思维——而是要知道如何定位。